年底买车多爆服务纠纷,宜多比较,忌贪便宜(二手车篇 切记勿“贪价)
发布时间:2013-10-09
二手车篇 切记勿“贪价”
超低价要慎重
案例:
这几天,老王打算入手一款二手车。此时,一个消息吸引了他。“新款君威7万元。”这样的价格低得离谱,让老王动心了,买回来就发现变速器有故障,基本属于报废件。
007分析:
对于这种“超低价”广告,本报提醒消费者,谨慎购买。尤其是在网上发布的信息,可靠性更是非常值得怀疑。从事专业二手汽车网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:不要轻易相信超低价,按正常情况,怎么可能会有车如此贱卖,所以事先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比车型的价格。另外,倘若车主实在想购买低价二手车,不妨亲自到二手车市场上挑选。了解汽车相关行情,不要被经销商忽悠了,只要多看多咨询和经销商的砍价自然得心应手。
“理赔记录”别忘记
案例:
临近年底,老张买了一辆二手富康,花1000多元上了保险。没过多久,他的朋友买了一辆一模一样的二手车,保费却比他少了500多元。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,他的车以前有过理赔记录,而他朋友的车没有赔付过,所以老张的保费会相对上浮。
007分析:
两辆车型相同,使用年份也相同的二手车,投保时保费却相差500多元。原因是一辆车无赔款记录,另一辆车以前曾多次出险。面对这种情况,本报提醒:按保险公司规定,一台有赔付记录的旧车,保费肯定高过无赔付记录的旧车。即使是同一车型,使用年份也相同,只要赔付的历史记录不同,保费可能相差很多。所以车主购买二手车时,消费者除了看保险,还应当看理赔记录。且不要忘记向原车主索要原车保单,如果该车有过赔付,可在车险保单上找到盖过章的标记确认。
记住这些,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过程中,会有效的降低购车风险,确保所购二手车“货真价实”。
里程表要提防
案例:
近日,刘先生到二手车市场选车时,相中了一辆外表和内饰看起来都很新的轿车,里程表显示的是该车已行驶了4.3万公里。购车后的几个月里,该车相继出现多处不同的质量问题。
到4S店维修时刘先生查看了该车2008年的维修保养记录,记录显示该车行驶的里程当时就已经超过8万公里了。
007分析:
私自调整里程表在二手车市场内非常常见。而这种伎俩车主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也很难发现。面对这种情况,车主该如何识别呢?本报提醒:在买二手车时,注意看一下出厂日期,如果出厂时间和行驶里程对比不合理,这辆车就可能存在问题。另外就是查记录,每辆车都有一个维修手册,它详细记录车辆的保养时间、次数、里程数和维修项目。
事故车要看清
案例:
张先生10月看中一款东风标致308,商家介绍车辆信息时称,该车无任何交通事故。交了3000元定金后,张先生在朋友的提醒下,专程到4S店查阅该车的相关信息,结果发现,该车一共出了3次大小事故,商家拒不退款。
007分析:
为了避免车主购买“事故车”,本报提醒:车主可以通过观察车况进行判断。首先检查车身(注意看车门、车窗镶条、轮辋毂、排气管等)是否重新喷过漆;发动机两侧的喷漆颜色是否与车身颜色一致。另外,打开发动机盖,检查前端及前桥是否有变形的地方和碰撞痕迹;最后检查前轮,如果前轮定位已经变形,说明可能发生过严重的碰撞事故。
另外,车主在选购时,最好到正规的二手车经纪公司购买,不仅在车源上能有所保证,手续及过户等环节也比较放心。